Friday, February 23, 2007

聽見証後感

因為工作關係, 常會聽到不同的在職基督徒的見証。今日, 我聽了一個社會學系的年輕教授的故事。聽著他那温柔的聲線, 實在很難想像到他其實是個批判性很強的人。然而, 看見他對中國農村人民的關懷, 又使我找到和他聲線配合的一份愛心。

在電腦上找到他的相片, 發現他原來有一塊俊俏的面孔。想起他情願專心事奉上帝而選擇不談感情的做法, 真是有點額外地佩服他。這也告訴了我:上帝的愛是真的可以令人很滿足的。

芊芊的成長

日間,有很多有關芊芊的總總想記下,現在(晚上, 在她睡著後),坐在電腦前卻想不起來,真替自己的"失憶症"生氣。

已經是十個月大的她還是沒有出牙,我不太著急,因為每個孩子的成長也有分別, 反正, 她的"鈣質"都走到腳去,使她在學走路這件事上變得蠻順利。

有好些書會教媽媽說故事給已有十個月大的嬰孩, 既用來哄她入睡, 也幫她發展語言。 不過, 我還沒有固定地這樣做, 因為我發覺芊芊是個挺活躍的小孩, 讓她只望著媽媽的眼睛聽故事, 她根本不會集中, 拿著書本讀給她看, 她反而越看越精神。於是一直以來, 我都靠著唱搖籃曲來哄她入睡,我不知道單用這方法會否太欠缺變化, 不過見它管用, 都繼續用吧!

想跟芊芊說:孩子呀! 看見你隨著媽媽的歌聲入睡, 媽媽心裡很安慰呢!

Thursday, February 08, 2007

中庸...我的目標

之前, 我用「做到80分就原諒自己吧!不要因為沒有信心做到100分便不做。」但漸漸,我發覺自己根本不能分辨出80分的水平。還是中國人的智慧有用,我希望從今天起以「中庸」來引導生活,盼望這是出路。

Priority & Prosperity

人可以憑什麼去判斷「優先次序」呢?

價值上的優先,要先定好, 「你愛什麼, 你想什麼?」要先有清楚的目的、方向和大目標,才能決定實際的行動綱領和工作次序。

今天,我就連應否先餵芊芊吃多點東西,還是先和她玩一會,也拿不定主意。我覺得自己很傻,很苯。亞添說得對,若果我快點恢復外出兼職,我便不會再為小事抓狂了。

但話說回頭,我還是要學會在思緒混亂時,找回事情的重點,找回自己的期望、目標,才能把混亂的事梳理得整齊,才能定出優先次序。就剛才照顧芊芊的小事而言,我原來就是想她準時小睡,好維持一個良好的生活規律,但我又想多一點,就是跟她運動一下。我在混亂中完成了所有期望,但我還是不滿足,我覺得我只是做到了「合格」的地步。

我要繼續這樣判斷自己麼?我的心啊!你真的要脫離這種無益的習慣啊!

要求過高,阻礙我得到安穩,阻礙我得到快樂,阻礙我得到豐盛的人生。願哲學和信仰能救我脫離這個不健康、不合中庸之道的生活態度。

整理

想起整理,就想起了「五常」,五常就是『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範、常自律』。

五常法的簡介:
Structurice 常組織:prioritity, frequency of use, classify and storage (判斷物品的重要性及使用量,例如組織來貨及分類,存放在貨架上,把無用的東西棄掉。)

Systematise 常整頓:決定物品的擺放地方和存量,例如工具台上的工具,必須整齊排列,務求在三十秒內可找到想要的東西。

Sanitise 常清潔:由上層至下級,經常保持廠內清潔、明亮,強調個人衛生責任。

Standardise 常規範:增加各項貨品的『透明度』及貼上合適標記,利用創意及『視覺管理法』。

Self-Discipline常自律:用完的工具和物品,必須放回固定的『家』。

當這樣想,我常在第一步上出現問題。每個生活小節上,我都因為想做太多的事,致令自己不知該先做什麼才對,很渴望有人能給我意見。

想起芊芊,我想我必須教她學會什麼是優先。

Tuesday, February 06, 2007

曾經幻想

曾經幻想把女兒的成長點滴用筆記下,作為學習也好,作為回憶也好;
曾經幻想讀經可以解決我生活中的所有難題,但最終一無所獲。

兩件事,看似沒有關聯,事實上是兩者同時源於一個「心亂」。

內心凌亂,我傾向尋找解決方法,
感受無助使我渴望上帝的引導,
然而,走向上帝前,我更需要走入自己的內心,
走進內心,整理生活點滴,整理生活帶來的漣漪……

Sunday, October 22, 2006

「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能力的不多。」

多少年裡,我們聽著無數經歷苦難的見証者,他們的故事本來是告訴別人:「上帝使我有能力經過苦難。」但對悲觀的人來說,只是一個叫他們害怕與上帝親近的信息。因為在他們心裡,上帝總愛揀選忠心於祂的人受苦,藉此去顯出祂的作為,藉此去祝福其他的人。

曾經聽過一個真實故事,有個牧師經歷了兒子的突然死去後說:「叫我相信苦難是出於人生的無常,比之叫我相信苦難是出於上帝來得舒服。」──「揀選」、「上帝是萬事背後的主宰」叫人疑惑。

沒有正式讀過神學的我,看著眼前的聖經,不敢否定「揀選」是聖經中存在的觀念,但我總是疑惑著,上帝的揀選是一件怎樣的一回事。聖經說「祂不會叫義人受苦」,但又說「因著祂,為義受逼迫是有福的」,約伯記將苦難描寫成撒但的主意,是一個經過上帝允許的壞主意,而教會卻使我相信苦難是上帝為愛他人而苦待忠心僕人的行為。

真理是怎樣的呢?或者上帝會按己意揀選人參與祂的計劃,但我不想把苦難也被描述成這計劃的一部份。說是人生無常也好,說是人的罪令人受苦也好,只是請不要說苦難也是出於上帝!

謝謝CC,她提醒了我,上帝不是刻意揀選堅強的人受苦,真相是:「軟弱的人受苦了,卻因為上帝而變得剛強。」

但願我們都將目光從自己身上轉到上帝的那裡,因為上帝召我們,不是因為我們的義,也不是因為我們有能力。「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能力的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6-29)

Friday, October 06, 2006

A Way Out in a confused world: Simple mind, Pure heart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shall see God."

"Where is God? Where is heaven?", people always asked about that, even me. In Luke 17:20-21, Jesus was asked by the Pharisees when the kingdom of God was coming, he answered them, "The kingdom of God is not coming with signs to be observed; nor will they say, 'Lo, here it is!' or 'There!' for behold, the kingdom of God is in the midst of you."--

"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 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心裡或作中間)" --

Where is your God, where do you think the heaven, the paradise, or the kingdom of God is?

I wish for a peaceful heart, that is the heaven; I wish for a place where I can have the rest in the heart, that is the heaven.

People hope for a place where the joy fills their heart and the surroundings, that is the paradise.

Jesus talked/ talks about the kingdom of God, where the Lord's will would be done. The kingdom of God also signifies His second coming and the final judgment. But here, he told the disciples, "the kingdom of God is in the midst of you." --a place in our hearts, among our fellowship. It is so near...

Have we reached it? When did we reach it?

萬國都要來讚美主

一首很好聽,很美麗的詩歌----

"萬國都要來讚美主. 萬民都要來讚美主. 敬拜耶和華唱詩來向祂歡呼. 讚美耶和華萬民都快樂歡呼. 敬拜讚美耶和華. 凡有氣息都要讚美祂. 敬拜耶和華讚美耶和華. 我們活著是為要敬拜讚美祂. 我們活著是為要敬拜讚美祂 ..."

送給大家。

Friday, September 29, 2006

「祂未曾應許天色常藍,祂卻曾應允花兒常開。」



這幾天因為寫稿上遇上困難,心情壞透。反覆為工作思量了好幾天,仍是毫無頭緒。跟蝦子餅分享,本來是希望邀請他一起禱告,輾轉下竟然變成一起查聖經。後來,他睡著了,我的煩惱又回來了。在床上想了又想,禱告了又禱告,仍然沒有出路,心裡問:「上帝啊!你要怎樣的禱告才會聽呢?」。起來讀了新一天當讀的經文,神就在這刻回應了我;

「耶穌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路十一2)

神竟然立刻告訴我當如何禱告,祂又說:「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就是這句為我的稿件提出了具有指導意義的方向,「高舉神」就是我寫那篇文的方針。

神又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麼。」(路十一13)。祂應許什麼呢?原來是賜下聖靈啊!靠「爬格子」生活的我,今時這刻不是最需要聖靈嗎?

神是RESPONSIVE (有回應)的神,信不信由你。

Monday, September 25, 2006

萬語問蒼天

秋天的蕭瑟,多少加添了幾分滄涼的感覺。

聽著大學時代的老師重述他的故事,不禁使我回憶起自己在過去十年的變化。老師當年是剛入職一兩年,我還是一個大學二年級生,充滿夢想的期待,聆聽老師的教導,一切都似遠還近的感覺,這是別人所說的「像夢又像花嗎」?老師今日仍然充滿熱誠地教導學生,以關懷培育他們成長;我呢?已經轉了好幾份工,甚至已經離開了本行,我不禁問自己:我已經離開了老師當年所教訓的嗎?當年的夢想、期待,今日還在嗎?回憶著過往大大小小的經歷,沒有做好的事、沒有學好的功課、沒有面對的挑戰……彷彿一大堆的遺憾。

這刻,我問上天,問我所信仰的造物主,過去的遺憾還可以填補嗎?應該去填補嗎?信仰告訴我,一切的過去,都可以透過造物主的巧手奇工,成為我成長的養份,是真的嗎?我又想:遺憾其實不過是來自期望吧!我為何不放下多餘的期望呢?這豈不能救自己了嗎?但這就是出路了嗎?這是可行的嗎?這不是自欺欺人嗎?願主垂顧我無知的心靈,引導我走向真正的成熟……

Tuesday, September 12, 2006

生活

朋友的爸爸病了,雖然還在治療中,卻有一份平安,實屬難得。

我的蝦子餅 (husband) 為工作忙得交加,上星期五要晚上十一時才返家,第二天早上因病請了病假,但還是一大清早打了好幾電話,跟進各樣工作。我們天天見面,也可以傾偈,但不知怎麼,翌日起來,還像是見過面,沒有傾過偈,更重要是還像沒有休息過。昨晚,我間接地表達出:「可以不這樣忙嗎?」我很欣賞蝦子餅的工作態度,也很支持他努力工作,但我也很想他可以有足夠的休息,很想他的身體有休息。因為身體沒有足夠休息,就更難談「心靈上的休息」。

基督教的講壇上常常說:「生命不勝於飲食麼,身體不勝於衣裳麼。」這耳熟能詳的說話,對返了教會多年的我們,似乎開始變得太老掉牙了。還有作用嗎?可以還有作用嗎?

朋友爸爸的病,蝦子餅的忙,兩者對照著。我想:老公這麼賣力,最大的原因不是金錢 (當然也因為金錢,哈哈) ,而是因為他愛好他的工作,也因為他對工作認真。不過,「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聖經) ──人若如了一隻牛般忠心,卻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

想起未信主的哥哥,也是常常在飯桌上用電話來處理工作,我覺得我們都一樣如微塵,一樣為生活、為家庭、為意義而奔波。那麼,信了耶穌的我們跟未信有何分別呢?

Tuesday, August 22, 2006

浮沉英雄/ 什麼才是屬靈偉人?

有一天看了《魯豫有約》,當中談到一個人因為別人的善意吹擂而受害,這使我不禁反省到一些問題。

《魯豫有約》的節目裡,被訪者徐良說:「什麼名人都能當,唯有一種名人堅決不能當,這就是英雄。因為英雄在常人眼裡不是一個人,而是神。」他又說:「英雄其實也需要吃飯、睡覺,甚至有偶然說髒話的時候。但當人們發現英雄是一個平常人時,感覺就會不好。」這某程度是傳媒惹的禍。

我又想到在信徒圈子有時也有這種情況,你看我們如何講述亞伯拉罕和大衛的故事便知道。其實,聖經並沒有隱藏他倆軟弱的一面,但我們卻有意無意地磨去他們的人性,「掩面不看」他們的罪過,為的往往是切合我們心中對屬靈偉人的期望,但究竟這樣是為誰而作的呢?為自己?為未接受基督信仰的人?但我始終看不見當中的用處。若果我是非基督徒,我只求聽到人性的真誠而不放棄的掙扎,只求看見上帝的恩典在願意悔改的人身上顯明。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

有時我覺得自己的心理很不健康,性格和思考上的偏差,使我對似是疑非的道理會不自覺地照單全收,有時甚至不自覺地扭曲了正確的道理來配合自己。然而,沒有全職工作的日子,反而使我有空間發現和醒覺過去很多的偏差,當然,改正過去的思想繆誤的路途仍很漫長,但有了起步不是已經很好嗎?

「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太九12)) ,感謝上主,祂讓我看見自己的弱點,又默默地為我醫治。

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教會投票後有感

教會為擴堂召開臨時會友大會,我在其中發過言,投過票。

發言後,我後悔。投票後,我反而變得舉棋不定。

晚上醒來,想找人懺悔,聖靈卻指引我以禱告來彌補我的過失。一面禱告,一面反省了幾個問題:

1. 投票其實是相當不理性的行動,尤其當大家太想去作一個快速的決定。
2. 究竟有多少人 (包括我) 在投票前真是已經深思熟慮呢?有多少人有為自己的行動請聖靈先作過濾?有多少人會受會議中的發言所影響?
3. 天父的行動會受我們多大的影響?

大家都想一求便求得心頭好,但這是否就是上帝的心意呢?我在這裡要為我那句:「憑信心等。」懺悔,因為我的信心不是真的很大。但我卻怕這句話或多或少左右了一些人想法,(我不敢高估自己的影響力,只是在會議中有任何人用了在信仰上壓倒性的言詞,那怕他是無關痛癢的人,都可能產生非理性可以估計的力量。) 那怕只是影響一個人,我還是覺得不應該。「憑信心等」,會否變「逼上帝要聽我話」呢?當然,我當時沒有「逼上帝要聽我話」或者考驗上帝的意思,但這句話在我而言好像有點不負責任。

投票已經告一段落,我只有求上帝保守事情,不要讓罪人如我破壞一件大好的美事。

Tuesday, August 08, 2006

人生就是一場無止境的格鬥 (剪輯版)

多年前,我為一個營會的訊息做了一個整理,當中的觀點對今日的我還有提醒。以下是修改自當年的文章,雖然只是一點碎片,卻都是美麗的。

人生就是一場無止境的格鬥

在充滿壓迫的生活下,人彷彿不可再有夢想,在不斷爭競和喧鬧中,你或者只感到生命在磨蝕,生命究竟是祝福,還是咒詛?

格鬥有時、妥協有時
「格鬥人生」之中,並不是每次都會「嬴過」你的處境。事實上,「征服」和「勝過」亦不是道德上必然要追求的,既然妥協和讓步是免不了,我們要堅持的是什麼呢?可以讓步的又是什麼呢?我不禁想起《傳道書》所言:『爭戰有時﹑和好有時』,或許這就是聖經給我們的提醒。

格鬥?所為何事?----談「格鬥背後的追尋」
一個甘願謙卑倒空自己的新生王----耶穌,一個花盡心思展示權力和今世威榮的希律王,不禁叫人思量自己:我一生拼命的工作,要建立和爭取的究竟是什麼呢?上主的國與我現今置身的工作世界又有何干?

格鬥:是神聖還是凡俗?----論「格鬥的神聖性」
當一個人被邀請去參與上主的創造和救贖時,他無疑是經歷一種神聖的顯現……」我們在工作去體驗「神聖」就是去「辨別」﹑「看見」和「參與」上帝的工作。

你的格鬥的心態是怎樣的呢?

「你或者很想做Grade A,但你也可以接納現實中的自己可能只是Grade C嗎?」我們或者終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是拿多少「他連得」的人,為何我們總要執著自己有多少?究竟天父介意的是我們賺多少還是其他?接納自己原本就不是一個放縱的藉口,卻是我們成長和學習的基礎。「無止境的格鬥」究竟是為了什麼?

你格我鬥,主僕是永恆的敵對?
聖經從來不將人按地位或身份定性,它對主僕均有它要說的話,教誨的基礎是我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這豈不是我們的信念嗎?我們不是應該常常緊記天上有我們這位既公義且慈愛的上主嗎?


格鬥之間,勝敗也有時。
「面對困難和逆境,有人得勝,有人挫敗,然而縱使我們要以遺憾和無奈終結,上帝不是至終得勝的一位嗎?」的確,復活正是那些掙扎過而又無奈接受遺憾的人所不能失卻的安慰。由始至終,「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不是我們擇善固執中的最大保障嗎?「與困難共存,有別於向困難投降;困難即或會折磨我們,卻沒有能力完全奪去我們的夢想﹗」


沒有人可以為別人作出生命的抉擇,若有人強行如此,不過是為別人帶來不必要的困鎖和重軛吧﹗而我們卻深信生命只能交給當事人去負責,這並非要成為彼此縱容的藉口,而是生命中不爭的事實。況且,我們並不是被呼召去審判別人,而是被呼召去經歷上主的創造和救贖。願真理的自由使我們都得著釋放,又讓上帝的愛使我們對人對自己都多一點寬容。

寓言一則──帶背包的僕人

帶背包的僕人

從前有一個很忠心的僕人,他的家主到了遠方做買賣,家主除了久不久寄來家書以外,一直都沒有回來,也從來沒有談及回來的日子。他因為掛念家主,於是便決定前去家主做買賣的地方,與家主相見。

在路上,他很努力賺錢和幫助人,他將他膁到的,除卻洗費都放到自己的背包裡,他又將別人對他的稱讚和感謝之辭,都一一寫下留在背包裡。他賺到的金錢和讚賞,一天比一天多,他的背包亦一天比一天重。當他發覺他的背包重得令他很難再行遠路時,他不知怎辦好,他跟自己說:「我要帶著這些東西去見主人。」於是他繼續行,繼續努力在沿途賺錢、幫人,留著更多金錢和人的讚賞。

他一天一天地老。終於有一天,他找到了主人了。他的主人見到他很高興,他很想立刻向主人展現他沿途的背包裡的收獲,但他的主人沒有理會他背包裡有什麼,只是一味吩咐他休息一晚再說。

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主人說要帶他泛舟到一個林中的世外桃源,好能讓他愉快地去享受餘下的人生。因為他坐的是一隻舢舨,負重不可以太多,他的主人就請他將背包留下,不要帶去。他就對主人說:「主人,這是我努力在路上賺得的金錢和讚賞,主人你看也不看便叫我留下它們?」主人對他說:「你不放下這些,又如何能和我一起乘坐舢舨,享受這個旅程呢?其實,我看見你能安穩來到找我,又知道你已經忠心地守住了我給你的託付,我已經很高興了。我不需要留下這些,世外桃源裡什麼也有,這些對我實在不重要了。至於你自己,在旅途上已經享受了過程中的快樂了,留在心裡不是已經足夠嗎?又為什麼要留著,成了自己的包袱,阻礙你前面的旅程呢?」

人生旅程中賺得的金錢和讚賞,本來是叫我們幫助我們去繼續下去的,但我們卻可能在不經意間,忘掉了它們原本的用處,到需要捨棄時也不願意捨棄,反而本來好的東西,變成了包袱,成了自己的阻礙。朋友,你會不會落在這個陷阱裡呢?

Friday, August 04, 2006

天父早有預備?!

一年前,我因為想關心一個剛小產的同事,在圖書館搜索了幾本有關懷孕的書,意外地發現一本"孕媽媽手記",借來一讀,原來書中滿載又驚又喜的心事。為了平衡為他人難過的情緒,我把它借回家細讀。想不到不夠兩個月,我就發現自已懷孕了。這是天父的預備嗎? 

現在寶寶已經三個多月了,左邊的相片是她剛出生一、兩天時攝下的,現在看,她的樣子已經變了很多了!

Tuesday, July 25, 2006

自製箴言

其實有多少人對自己有真正的了解? 又有多少人對別人給自己的意見和提點有足夠的認真呢?

個人的思想習慣和盲點, 常常阻礙我們增進新的自我認識, 沒有自我認識, 自然不可能談到 "邁向成熟". 因此我希望在這裡記下一些別人和自己給這個"littlebee"的提醒...也願每人都找到自我成長之途...

想得太快, 跳得太急

半夜醒來, 想起了未完成的工作,想起了與前輩的一席話,想到了自己的弱點, 便無法再睡了. 於是走到電腦台前, 胡亂"搜尋", 想不到天父竟讓我找回這個失去的Blogging page, 太感動了... 人生就像這樣: 得與失, 不能隨便下定論, 因為世事變化 (或者是我的心情變化) 其實是可以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