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01, 2007

十三個月大的芊芊

芊芊還是不肯叫媽媽, 爸爸等,卻是很sociable,而且很愛笑,使得我們都無法真的生她的氣!
這兩天我教她"put back"和"放返好", 既是訓練她, 也是幫自己, 因為若果她會一起執拾玩具, 我一定會少一點疲倦.
婆婆前兩天試過用杯給她餵水, 她今天便拿了一個貌似杯子的玩具假裝喝水, 使我很高興, 因為我真是很希望她早點學會用杯子啊!
其實, 當芊芊愈來愈大的時候, 餵她吃東西和叫她睡覺都比以往困難,加上生活中不同的干擾, 令她的作息時間比前不穩定, 照顧她比前辛苦了也困惱了,真的要請教多點前輩了!

Wednesday, May 30, 2007

有時需要大雨, 有時需要勁風。

近來心情很壞,睡也睡不好,討厭這種感覺. 我問自己:"這是因為生活不夠充實麼?是生活太單純集中在照顧BB嗎?還是自已對BB的事過於著緊呢?"找不著底蘊的感覺更使我生氣.

然而, 我想我應該對尋找原因少一點執著, 放開懷抱, 世上有這麼多人有更大的煩惱, 我實在不應過於"小題大造", 加添不必要的煩惱. 天父, 請憐憫我, 讓我將煩厭的感覺 "通通"放下在你面前, 讓你清洗. 就像大雨將污濁的空氣洗淨一樣. 就像勁風吹過一樣, 當感覺平伏了, 理智和清醒一一回來, 我就要過回 "好日子"! .^0^.

Tuesday, May 29, 2007

好的講章是由好的相交和團契孕育出來的。

最近常常問自己:「怎樣才算是一篇好的講道/ 講章?」,或者「我最欣賞的講道是怎樣的呢?」若以 “結果”論,能激勵我的心、推動我親近神的、讓我感受到神正在向我說話的,就是我最欣賞的講道了。在主日崇拜中有不同的聽眾,故此一篇講章自然要盡量照顧他們的不同,好讓他們都能有所得著,但短短的半小時或四十五分鐘的講道,要達到這個效果是談何容易呢!故此我想,最重要還是神親自的感動,如此說來,講道是要做到「修直主的路」的果效嗎?

有人說過:「好的講章是由好的相交和團契孕育出來的。」這點我很認同,聽聞講道藝術被稱為講道學 (homiletics),這個字是從兩個希臘字──homileo 和 homilia──演變而來的,意思是“作伴,就是交談和溝通”。那麼,講道好當中應有「和會眾溝通良好」的意義。我們要怎樣和我們所關心的會眾做到這個地步呢?我希望自己在未來一段日子裡可以摸索到一點智慧,並累積一些經驗和心得。

Wednesday, April 04, 2007

另一個徐步高

當復活節即至,我暫時放下了工作,在矇矓的天空下,默想了好一陣子。

「我的心啊,你自覺有點失落嗎?是紛擾的世情,還是紛擾的心情?」

這幾天,好些事情縈繞在心裡──由文化基督徒到真正得贖者、在迷茫中生活的舊朋友、「半職」媽媽的靈修生活、未來的工作方向等等。看似不相關的事情,其實都連繫到「住在上帝裡的你、我、他」:

~ 我是一個文化基督徒嗎?我已開放心靈迎接聖靈嗎?
~ 朋友是否已從迷茫中離開呢?他和他所信仰的神的關係還好嗎?
~ 我如何在照顧囡囡的生活中騰出安靜的空間?我可以在做媽媽的生活以外關心多一些人嗎?
~ 這樣的一個我,適合長期投身於牧靈工作嗎?

在數點各種瑣碎事的時候,我回望了過去的幾年,我驚覺自己多方向的變化,我似乎在抽離中找回了自己,找回自信的基礎。我開始不介意比我年輕的人比我聰明、比我屬靈,我開始明白在神的世界裡,我只須做回自己。

早前,坊間為徐步高的犯罪動機議論紛紛。有人提出他內心所渴求找著的,仍是那哲學上常問的,就是「我為何而存在」、「我如何才叫不枉此生。」徐步高自己會認同嗎?

造物主,願你引導每個人找到他們失落了的尊嚴和信心,並認識那背後的基礎。

Saturday, March 24, 2007

還在等候

Still waiting...

waiting for the "settled" feelings, waiting for a clearer determination.

--Am I capable?

--Do I have enough "space" (in terms of time and attention) for that?

--Can I "spare" enough time to see God and consult Him in the future?

--Am I prepared?

Friday, March 23, 2007

十一個月大的芊芊...學會放手

3月20日, 芊芊學會"俾俾", 也就是學會將物件遞給別人和放手,她的爸爸認為學會放手是個重要的過程, 我多少也認同。想想大人的生活態度, "放手" 何況不是一個重要的成長?!

3月21日, 芊芊學會在飯碗裡拿麵包吃, 是學會拿著餅吃後的另一個進步, 不知為何, 我"零舍" 開心。跟著, 讓她自己玩膠積木,幫她從箱子裡拿積木出來, 她竟放它們放回去。我忽然想起,她學會將東西放回盒子和箱子,已經是好幾天的事了。這刻想到, 每個小成長也是一個上一步的進深, 也是下一步的基礎,這是學習的法則。心裡同時想起了那一份工,使我常想到信徒的成長,我希望我會從learning & learning transfer兩個角度上把信徒的培育做得好些。

Monday, March 19, 2007

由「思潮起伏」到「或者就是這樣...」


自從老闆給我一個新的job offer那天起,思潮起伏, 考慮過必須考慮的現實後,開始了心靈的旅程。那份job的性質其實在很多方面都很適合我,但我問自己:「我還要做一些叫我上心的工作嗎?」現在的我,以兼職教書為主要的工作,我覺得它是一份可以發揮我的長處,又不至於使我太勞心的東西,這個工作給我安穩的保障 (雖然人工不高),我真的需要轉換工作,「自討苦吃」嗎?

諷刺的是,正因為那些人、那些事叫我上心,讓我知道這可能正是上帝給我的呼召。忽然,我想到,在今日的工作中,我其實不太需要上帝,或許,上帝要呼召我做那份新「工作」時,不單是為了要我看顧祂的羊,也在叫我在工作上依靠祂,也就是說,祂要把工作上的那一個我找回,好使我全人都歸回祂的蔭庇下。或者就是這樣...

Wednesday, March 07, 2007

教學體驗?

我開始覺得嬰兒不會疊積木,原因不在分辨大小,而在他們喜歡破壞多於建設。

昨天我發現還沒有出牙的芊芊,竟然想一次過出兩隻牙,小孩的成長總是叫人意外和驚喜。現在想叫她離開正在玩耍的玩具十分困難,於是總是用另一些玩具去"引誘"她,其實,將來叫她學東西豈不是一樣,"引起興趣"常常是令學習變得不費力和最有效的方法,希望自己會常常記在心。

Friday, February 23, 2007

聽見証後感

因為工作關係, 常會聽到不同的在職基督徒的見証。今日, 我聽了一個社會學系的年輕教授的故事。聽著他那温柔的聲線, 實在很難想像到他其實是個批判性很強的人。然而, 看見他對中國農村人民的關懷, 又使我找到和他聲線配合的一份愛心。

在電腦上找到他的相片, 發現他原來有一塊俊俏的面孔。想起他情願專心事奉上帝而選擇不談感情的做法, 真是有點額外地佩服他。這也告訴了我:上帝的愛是真的可以令人很滿足的。

芊芊的成長

日間,有很多有關芊芊的總總想記下,現在(晚上, 在她睡著後),坐在電腦前卻想不起來,真替自己的"失憶症"生氣。

已經是十個月大的她還是沒有出牙,我不太著急,因為每個孩子的成長也有分別, 反正, 她的"鈣質"都走到腳去,使她在學走路這件事上變得蠻順利。

有好些書會教媽媽說故事給已有十個月大的嬰孩, 既用來哄她入睡, 也幫她發展語言。 不過, 我還沒有固定地這樣做, 因為我發覺芊芊是個挺活躍的小孩, 讓她只望著媽媽的眼睛聽故事, 她根本不會集中, 拿著書本讀給她看, 她反而越看越精神。於是一直以來, 我都靠著唱搖籃曲來哄她入睡,我不知道單用這方法會否太欠缺變化, 不過見它管用, 都繼續用吧!

想跟芊芊說:孩子呀! 看見你隨著媽媽的歌聲入睡, 媽媽心裡很安慰呢!

Thursday, February 08, 2007

中庸...我的目標

之前, 我用「做到80分就原諒自己吧!不要因為沒有信心做到100分便不做。」但漸漸,我發覺自己根本不能分辨出80分的水平。還是中國人的智慧有用,我希望從今天起以「中庸」來引導生活,盼望這是出路。

Priority & Prosperity

人可以憑什麼去判斷「優先次序」呢?

價值上的優先,要先定好, 「你愛什麼, 你想什麼?」要先有清楚的目的、方向和大目標,才能決定實際的行動綱領和工作次序。

今天,我就連應否先餵芊芊吃多點東西,還是先和她玩一會,也拿不定主意。我覺得自己很傻,很苯。亞添說得對,若果我快點恢復外出兼職,我便不會再為小事抓狂了。

但話說回頭,我還是要學會在思緒混亂時,找回事情的重點,找回自己的期望、目標,才能把混亂的事梳理得整齊,才能定出優先次序。就剛才照顧芊芊的小事而言,我原來就是想她準時小睡,好維持一個良好的生活規律,但我又想多一點,就是跟她運動一下。我在混亂中完成了所有期望,但我還是不滿足,我覺得我只是做到了「合格」的地步。

我要繼續這樣判斷自己麼?我的心啊!你真的要脫離這種無益的習慣啊!

要求過高,阻礙我得到安穩,阻礙我得到快樂,阻礙我得到豐盛的人生。願哲學和信仰能救我脫離這個不健康、不合中庸之道的生活態度。

整理

想起整理,就想起了「五常」,五常就是『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範、常自律』。

五常法的簡介:
Structurice 常組織:prioritity, frequency of use, classify and storage (判斷物品的重要性及使用量,例如組織來貨及分類,存放在貨架上,把無用的東西棄掉。)

Systematise 常整頓:決定物品的擺放地方和存量,例如工具台上的工具,必須整齊排列,務求在三十秒內可找到想要的東西。

Sanitise 常清潔:由上層至下級,經常保持廠內清潔、明亮,強調個人衛生責任。

Standardise 常規範:增加各項貨品的『透明度』及貼上合適標記,利用創意及『視覺管理法』。

Self-Discipline常自律:用完的工具和物品,必須放回固定的『家』。

當這樣想,我常在第一步上出現問題。每個生活小節上,我都因為想做太多的事,致令自己不知該先做什麼才對,很渴望有人能給我意見。

想起芊芊,我想我必須教她學會什麼是優先。

Tuesday, February 06, 2007

曾經幻想

曾經幻想把女兒的成長點滴用筆記下,作為學習也好,作為回憶也好;
曾經幻想讀經可以解決我生活中的所有難題,但最終一無所獲。

兩件事,看似沒有關聯,事實上是兩者同時源於一個「心亂」。

內心凌亂,我傾向尋找解決方法,
感受無助使我渴望上帝的引導,
然而,走向上帝前,我更需要走入自己的內心,
走進內心,整理生活點滴,整理生活帶來的漣漪……

Sunday, October 22, 2006

「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能力的不多。」

多少年裡,我們聽著無數經歷苦難的見証者,他們的故事本來是告訴別人:「上帝使我有能力經過苦難。」但對悲觀的人來說,只是一個叫他們害怕與上帝親近的信息。因為在他們心裡,上帝總愛揀選忠心於祂的人受苦,藉此去顯出祂的作為,藉此去祝福其他的人。

曾經聽過一個真實故事,有個牧師經歷了兒子的突然死去後說:「叫我相信苦難是出於人生的無常,比之叫我相信苦難是出於上帝來得舒服。」──「揀選」、「上帝是萬事背後的主宰」叫人疑惑。

沒有正式讀過神學的我,看著眼前的聖經,不敢否定「揀選」是聖經中存在的觀念,但我總是疑惑著,上帝的揀選是一件怎樣的一回事。聖經說「祂不會叫義人受苦」,但又說「因著祂,為義受逼迫是有福的」,約伯記將苦難描寫成撒但的主意,是一個經過上帝允許的壞主意,而教會卻使我相信苦難是上帝為愛他人而苦待忠心僕人的行為。

真理是怎樣的呢?或者上帝會按己意揀選人參與祂的計劃,但我不想把苦難也被描述成這計劃的一部份。說是人生無常也好,說是人的罪令人受苦也好,只是請不要說苦難也是出於上帝!

謝謝CC,她提醒了我,上帝不是刻意揀選堅強的人受苦,真相是:「軟弱的人受苦了,卻因為上帝而變得剛強。」

但願我們都將目光從自己身上轉到上帝的那裡,因為上帝召我們,不是因為我們的義,也不是因為我們有能力。「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能力的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6-29)

Friday, October 06, 2006

A Way Out in a confused world: Simple mind, Pure heart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shall see God."

"Where is God? Where is heaven?", people always asked about that, even me. In Luke 17:20-21, Jesus was asked by the Pharisees when the kingdom of God was coming, he answered them, "The kingdom of God is not coming with signs to be observed; nor will they say, 'Lo, here it is!' or 'There!' for behold, the kingdom of God is in the midst of you."--

"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 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心裡或作中間)" --

Where is your God, where do you think the heaven, the paradise, or the kingdom of God is?

I wish for a peaceful heart, that is the heaven; I wish for a place where I can have the rest in the heart, that is the heaven.

People hope for a place where the joy fills their heart and the surroundings, that is the paradise.

Jesus talked/ talks about the kingdom of God, where the Lord's will would be done. The kingdom of God also signifies His second coming and the final judgment. But here, he told the disciples, "the kingdom of God is in the midst of you." --a place in our hearts, among our fellowship. It is so near...

Have we reached it? When did we reach it?

萬國都要來讚美主

一首很好聽,很美麗的詩歌----

"萬國都要來讚美主. 萬民都要來讚美主. 敬拜耶和華唱詩來向祂歡呼. 讚美耶和華萬民都快樂歡呼. 敬拜讚美耶和華. 凡有氣息都要讚美祂. 敬拜耶和華讚美耶和華. 我們活著是為要敬拜讚美祂. 我們活著是為要敬拜讚美祂 ..."

送給大家。

Friday, September 29, 2006

「祂未曾應許天色常藍,祂卻曾應允花兒常開。」



這幾天因為寫稿上遇上困難,心情壞透。反覆為工作思量了好幾天,仍是毫無頭緒。跟蝦子餅分享,本來是希望邀請他一起禱告,輾轉下竟然變成一起查聖經。後來,他睡著了,我的煩惱又回來了。在床上想了又想,禱告了又禱告,仍然沒有出路,心裡問:「上帝啊!你要怎樣的禱告才會聽呢?」。起來讀了新一天當讀的經文,神就在這刻回應了我;

「耶穌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路十一2)

神竟然立刻告訴我當如何禱告,祂又說:「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就是這句為我的稿件提出了具有指導意義的方向,「高舉神」就是我寫那篇文的方針。

神又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麼。」(路十一13)。祂應許什麼呢?原來是賜下聖靈啊!靠「爬格子」生活的我,今時這刻不是最需要聖靈嗎?

神是RESPONSIVE (有回應)的神,信不信由你。

Monday, September 25, 2006

萬語問蒼天

秋天的蕭瑟,多少加添了幾分滄涼的感覺。

聽著大學時代的老師重述他的故事,不禁使我回憶起自己在過去十年的變化。老師當年是剛入職一兩年,我還是一個大學二年級生,充滿夢想的期待,聆聽老師的教導,一切都似遠還近的感覺,這是別人所說的「像夢又像花嗎」?老師今日仍然充滿熱誠地教導學生,以關懷培育他們成長;我呢?已經轉了好幾份工,甚至已經離開了本行,我不禁問自己:我已經離開了老師當年所教訓的嗎?當年的夢想、期待,今日還在嗎?回憶著過往大大小小的經歷,沒有做好的事、沒有學好的功課、沒有面對的挑戰……彷彿一大堆的遺憾。

這刻,我問上天,問我所信仰的造物主,過去的遺憾還可以填補嗎?應該去填補嗎?信仰告訴我,一切的過去,都可以透過造物主的巧手奇工,成為我成長的養份,是真的嗎?我又想:遺憾其實不過是來自期望吧!我為何不放下多餘的期望呢?這豈不能救自己了嗎?但這就是出路了嗎?這是可行的嗎?這不是自欺欺人嗎?願主垂顧我無知的心靈,引導我走向真正的成熟……

Tuesday, September 12, 2006

生活

朋友的爸爸病了,雖然還在治療中,卻有一份平安,實屬難得。

我的蝦子餅 (husband) 為工作忙得交加,上星期五要晚上十一時才返家,第二天早上因病請了病假,但還是一大清早打了好幾電話,跟進各樣工作。我們天天見面,也可以傾偈,但不知怎麼,翌日起來,還像是見過面,沒有傾過偈,更重要是還像沒有休息過。昨晚,我間接地表達出:「可以不這樣忙嗎?」我很欣賞蝦子餅的工作態度,也很支持他努力工作,但我也很想他可以有足夠的休息,很想他的身體有休息。因為身體沒有足夠休息,就更難談「心靈上的休息」。

基督教的講壇上常常說:「生命不勝於飲食麼,身體不勝於衣裳麼。」這耳熟能詳的說話,對返了教會多年的我們,似乎開始變得太老掉牙了。還有作用嗎?可以還有作用嗎?

朋友爸爸的病,蝦子餅的忙,兩者對照著。我想:老公這麼賣力,最大的原因不是金錢 (當然也因為金錢,哈哈) ,而是因為他愛好他的工作,也因為他對工作認真。不過,「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聖經) ──人若如了一隻牛般忠心,卻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

想起未信主的哥哥,也是常常在飯桌上用電話來處理工作,我覺得我們都一樣如微塵,一樣為生活、為家庭、為意義而奔波。那麼,信了耶穌的我們跟未信有何分別呢?